排列三牛人的选号方法

新闻动态
68年丁盛前去拜访林彪,合影留念谈话后,丁盛:林总,我有个请求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27    点击次数:199

1968年农历新年刚过,大年初二这天,丁盛带着广州军区的一群同事,大约十几个人,一起去见了林彪。

林彪见到丁盛一行人,先是一起拍了张照片,随后大家进入会客厅聊天。聊了一阵,丁盛觉得没什么特别的事,就站起来对林彪说:“林总,我有件事想跟您商量……”

当年丁盛将军碰到了什么棘手的问题?林彪得知他的请求后,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?

要弄清这些问题,咱们得先聊聊丁盛将军的军旅生涯!

1964年,罗瑞卿作为军委的重要领导,在前往成都检查工作期间,特意指定丁盛将军出任新疆生产兵团的副司令员。丁盛作为一名以战斗见长的将领,内心更倾向于留在野战部队效力,因此他直言不讳地表示:“我不想去,我对农业生产一窍不通,怎么搞得好生产工作?”

在成都军区战友的劝告下,丁盛决定北上向组织汇报自己的情况。总政了解到这一消息后,安排副主任徐立清与丁盛进行沟通,希望能妥善处理此事。

徐立清见到丁盛将军,直接了当地说:

罗瑞卿总长亲自指定你去新疆,担任生产兵团的副司令。为什么是副职呢?因为兵团的正司令是原国民党上将陶峙岳,他起义后担任了这一职务。

丁盛听完回应道:“我并不是因为担任副司令的职位才推辞,实在是自己对生产管理一窍不通,去了也是两眼一抹黑,根本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……”

徐立清看丁盛立场坚定,就说:“丁盛同志,你先仔细想想这件事,咱们过几天再谈。”但事情并不如预期发展,贺老总负责军委工作,知道后直接去找丁盛将军沟通。

贺老总看出丁盛将军的担忧,于是宽慰道:“老丁啊,别担心,这次派你去,主要任务不是单纯搞生产,而是军事训练和生产两不误,两边都要抓。”

在贺龙的极力动员下,丁盛最终点头同意了这项任命。

到了新疆,丁盛将军并没有马上采取任何措施,而是选择先去基层实地考察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后,他深有感触地表示:

新疆的农业建设让我特别震撼。以前这里是一片荒芜之地,就拿石河子来说,以前就是一片石头滩,人迹罕至。但这次去,我发现农八师那边已经发展得很好了,二十多万人口,学校、医院、纺织厂、商店、糖厂一应俱全,简直像个小城镇。最让我难忘的是那里的农田,一眼望不到头,种着整齐的四排杨树,特别壮观。

丁盛特别赞同"不摸清底细就别乱说话"这个道理。他认为,刚到新单位要想把事情办好,不给群众添乱,就必须深入基层摸情况。只有掌握了第一手资料,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丁盛将军始终严格遵循中央的决策部署,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。然而,在繁忙的公务之外,他心中始终牵挂着野战部队,渴望重返一线,亲自参与更多实际的军事行动。

随着形势的演变,丁盛被调往北京,组织上安排他住在京西宾馆。1968年大年初二下午,丁盛与广州军区的十几位干部一同前往林彪住处拜访。

林彪见到丁盛他们后,先是和大家一起拍了张照片,随后就进到客厅里聊起天来。聊了一阵子,丁盛觉得没什么特别的事,就站起来对林彪说:“林总,我有个想法。”

林彪微微颔首,丁盛继续道:“新疆那边我真是待不住了。一来是形势所迫,二来我对那里的工作也摸不着门路,特别是生产方面,根本应付不来。新疆军区就一个师加个独立团,兵力有限,我在那儿几乎无所事事。”

丁盛话音刚落,旁边一位军官就转向林彪建议道:“林总,让他去野战部队可能更合适。”

林彪听完这番话,并未立即作出回应。

丁盛一行人只在林彪家中待了不到六十分钟,随后就动身返回京西宾馆。对于丁盛将军来说,这次拜访也是他首次踏入林彪的住所。

没过多久,丁盛就收到了上级的消息,毛主席批准他去广州担任副司令员一职。

丁盛听到这个消息,心里乐开了花。临行前,他拨通了林彪办公室的电话,告诉对方自己即将启程前往广州任职。没过多久,林彪那边回电,邀请丁盛去他家里坐坐。

丁盛见到林彪时问道:"周总理安排我去广州任职,您对我有什么建议或要求吗?"

林彪简短地提了提,主要强调练兵的事。

1969年7月,丁盛被调往广州军区履职,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党中央的高度肯定,随即被提拔为广州军区司令员。

在随后的日子里,丁盛将军见证并参与了不少重大历史时刻,比如著名的“九一三”事件。

在“九一三事件”爆发的第一时间,周总理迅速拨通了丁盛的电话,向他传达了紧急指示:

首先,广州的陆军、海军和空军都交由你全权负责;其次,广州地区的军队、政府以及各方面事务都必须保持平稳,不能出乱子;最后,边防的防御力量要进一步加强。

丁盛接到周总理的指令后,迅速召集人员开会,开始全力准备应对。周总理对丁盛的行动给予高度评价,表示:

自“九一三”事件以来,你们应对得当,各方面都处理得很稳妥,让我们非常放心。部队始终保持稳定,没有出现任何问题。

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毛主席最终做出了调整八大军区司令员的决定。在与丁盛将军会面时,毛主席关切地说道:“你才上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不久,虽然时间不长,但还是需要调动一下。你身体有些不适,要多加保重。”

听完毛主席的话,丁盛立即回应道:“您放心,我会严格遵照您的吩咐去做!”

1977年,丁盛因为牵涉到某些问题被免去了职务。

接下来的日子里,丁盛向相关单位反映了自身的情况,虽然效果不算特别显著,但确实让他在生活条件上有所提升。

通过查阅相关数据可知:

1993年8月初,军队高层决定对丁盛的待遇进行调整。从当月开始,他的每月生活补助提高了50块钱。此外,他还能够拿到和本地退休干部一样的生活津贴,以及和普通市民相同的物价补贴。在医疗保障方面,部队按照正师级标准为他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。

1998年8月,黄火青得知老部下丁盛的处境后,决定亲自出马帮忙。这位曾负责“两案”审判工作的特别检察厅前厅长,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为丁盛找到一个公正的解决方案。

丁盛一听说这事,马上就赶到了北京,找老领导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。黄火青听完后,心里特别不是滋味,觉得丁盛真是受了委屈,拍着胸脯说一定要帮他渡过难关。

听完老领导的话,丁盛认真地道了谢。没过多久,在黄火青的协助下,丁盛向军委递交了一份文件,简要汇报了自己的现状:

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重新获得党组织和部队的认可,在余生中能够恢复党员和军人身份,同时也能改善一下目前的生活条件。

军委高层审阅完这份文件后,立即作出指示:责成军委纪委介入调查,查明事实后依法依规处理!

丁盛回到广州候着,至于调查啥时候能完事儿,得走哪些流程,耗多久,这些都没个准信儿。

1999年初,丁盛接到老上司的一封来信。信里提到,之前托付的事情没能如愿完成。黄火青在信中坦言,这一年他帮两个人办事都没能成功,觉得特别对不住丁盛。

丁盛的战友们听说了这件事,纷纷开导他别太在意:过去的是非对错,让后来的人去评判吧。

1999年9月25日,丁盛在广州走完了人生旅程,享年86岁。

#百家说史品书季#